Report

News rating

首页 · · 内容

传统体育养生与健康老龄化分论坛顺利举办

       5月25日下午,第六届北大人文体育高层论坛传统体育养生与健康老龄化分论坛在燕京学堂报告厅顺利举行,论坛由北大武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定锋主持。
北京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陈功教授、北京体育大学武冬教授、美国伊萨卡大学关红卫教授、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王志稳教授、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解强博士、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骆玉峰博士、杨氏第五代传人崔仲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魏高峡、北京市西城区玖久缘文化养老中心主任唐建英、北大武术研究中心主任王东敏、山东龙象天和太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加巍等出席论坛。
      首先,北大武术研究中心主任王东敏博士对中心的发展做了简要回顾和展望。她提到,武术研究中心成立15年来,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和武术管理中心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重点刊物上围绕武术、人口、健康等方面发表文章50余篇。同时,中心成员也担任政府部门、社区、非政府机构、企业等的研究顾问,为制定武术、人口与健康内容相关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和咨询服务。中心今后将更加注重在武术、人口与健康、武术文化产业、武术教学理论与实践等领域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接下来,北京体育大学武冬教授以《太极拳的健身特点与特效》为主题进行主旨报告。武冬教授结合他的亲身经历,向大家诠释了“何为太极”。他认为,太极是一种理念和思维模式,有三维结构:第一,是技术结构,太极拳是可控的,可以快,可以慢。第二,既重视肌肉力量,更重视重力,第三,在利用好重力的同时,还要化解阻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魏高峡博士就《太极拳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及其脑机制》进行了报告。她从心理科学研究者的角度,谈到太极拳可以重塑大脑结构,提高认知表现。

       美国伊萨卡大学关红卫教授以《融合太极理念与运动处方原则促进健康老龄化》为主题进行主旨报告。他提到,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不但涉及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等,太极跑就是把太极理念运动到跑步中,找到一种动态平衡,逐渐变化,循序递增、循序递减、使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的动态曲线形成一个太极阴阳鱼,如运动强度从阴级到阳级,再从阳级到阴级,研究结果证明日积月累就会提高健康水平 。

       随后,是圆桌对话环节。第一场对话由北京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陈功教授主持,北京体育大学武冬教授、美国伊萨卡大学关红卫教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骆玉峰、山东龙象天和太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加巍,围绕《传统体育养生与健康老龄化》进行了对话交流。骆主任谈到,在气功健身效果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气功对于身体控制平衡、自我情绪的稳定、社会知识和家庭和谐、自我认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应注重太极拳和气功的推广策略和引入机制。刘加巍认为太极应产业化发展,与中医养生等相结合,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实现其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在“太极拳运动与健康社区”圆桌对话中,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骨科主任解强、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王志稳教授、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崔仲三、北京市西城区玖久缘文化养老中心主任唐建英,分别从运动医学、社区老年护理、居养服务等角度阐述了太极拳怎样才能在健康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唐主任指出目前社区开展的太极拳运动缺乏科学的引导和管理,缺乏精准、精细的实操性强科学化的太极推进手段,组织者关注更多的是一年一度的太极比赛,忽略了太极拳的健身价值,今后希望将太极拳纳入社区公益平台建设之中,制定精准精细的防跌倒、防痴呆的太极拳运动方案,成为社区老年人健康干预的助推手段。崔老师认为真正练习太极拳的人少,假练太极拳的人多,希望社区开展太极拳运动时能够有“明师”指导,科普太极拳知识,注重太极拳人才的培养。解强主任认为在社区应因人而异科学的推广太极拳运动,老年人在练习太极拳之前进行运动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康复和健康管理方案。王志稳教授认为应加强太极拳对失智症老人康复作用的研究。

      传统体育养生与健康老龄化分论坛为学者、社区管理人员与企业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各方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的共享,加深了人们对于传统体育养生对我国积极应对健康老龄化的作用。

图:邹昀瑾 朱赫
文:邹昀瑾 朱赫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1日 00:00

分享到: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