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 董进霞

    sex:Female posi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birthday: Concealment referee:
    professorship: office:
    title:北大妇女体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人文体育研究基地副主任 telephone:86-10-62757234
    education: PhD. email:jinxia_dong@pku.edu.cn
    research interests: sociology in sports, traditional sports in China note:
    tutor: status:faculty member
    course number: 北大国际暑期课程 北大国际暑期课程 北大国际暑期课程 北大国际暑期课程 北大国际暑期课程
    sex: position:
    birthday:     referee:
    professorship: office:
    title: telephone:
    education: email:
    research interests: note:
    tutor: status:
    course number:
    课程名称: 课程地址:
    课程名称: 课程地址:
    课程名称: 课程地址:
    课程名称: 课程地址:
    课程名称: 课程地址:
    prelogue
    BoldItalicUnderlineStrikethroughAlignListLinkImgAbout
    personal resume

    1978-1985  北京体育大学学习 
    1985.9-1996.10 北京体育大学, 从事体操教学、训练和科研等工作; 
    1996年11月 -2001年2月,在英国攻读博士学位,同时担任苏格兰体操女队的教练工作 
    2001年9 至今,在北京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2009.1-2010.1 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

    BoldItalicUnderlineStrikethroughAlignListLinkImgAbout
    social titles


    北大妇女体育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人文体育研究基地副主任,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学分会委员,

    中国体育战略研究会会员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国际体育教育科学学会(ISSPE)编辑委员会顾问


    BoldItalicUnderlineStrikethroughAlignListLinkImgAbout
    reward

    1998年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六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科研类)

    北京大学第九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

    第一届中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

    2007年获得北美体育史学会“Max &Reet Howell Award”.

    第二届全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BoldItalicUnderlineStrikethroughAlignListLinkImgAbout
    publication

    1.英文:

    "The Female Dragons Awake: Women, Sport and Society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New Chin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 2001.2(June), Vol.18, pp.1-.

    “Mobility, Stratification and Sportswomen in the New China",Culture, Sport, Society, 2001.3(Sept.),Vol.4. pp.1-26

    "Football in the New China:  Political Statement, Entrepreneurial Enticement and Patriotic Passion" , Soccer in Society, 2001.3(Dec.).

    “The Prospect of Cross-Cul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Inquiry into Gender and Spor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ross-Cul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Study Conference in Beijing, sponsored by ICSSPE, June 2001.

    “Cross-cultural Analysis of Women Students and Sport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1st FISU/CESU Conference, Beijing, August 23-25, 2001.

    “Sport and the Projection of the Feminine Image: Confrontation and Conquest – Successful Chinese Sportswomen”,North American Society of Sports History Conference, 2002.

    “Mass Sport, Physical Activity and Personal Health-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 in China”,ICSSPE Bulletin,no.36/Sep. 2002,pp.34-38

    “Ascending then Descending? Women’s Soccer in modern China”, Soccer and Society, Vol.3, No.2 (Summer 2002),pp.1-18

    A Study of reconstructing Chinese University Sport in the New Century, The 2003 DaeguUniversiade Conference Preceeding, Korea.

    “Gender Relations in Chinese Elite Sport”,Gudrun Doll-Tepper, et. (eds.), Sport, Women & Leadership: Congress Proceedings,Auflage: Sport &BuchStrauB, 2005

    Women, Nationalism and the Beijing Olympics: Preparing for Glory, in BoriaMajumdar and Fan Hong (eds.), Modern Sport: The Global Obsession - Politics, Religion, Class, Gender;essays in honour of J.A.Mangan,Lo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2007.

    Olympic Aspirations: Chinese Women on Top – Considerations and Conseque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 Volume 25 Issue 7,2008,779

    “Beijing Olympics Legacies: Certain Intentions and Certain and Uncertain Outcomes”(Co-author with J.A.Ma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 Vol.25, No.14, December, 2008,188-209

    Beijing 2008: Preparing for Glory: Chinese Challenge in the 'Chinese Century' (Sport in the Global Society)by J. A. Mangan and Dong Jinxia,Routledge; 1 edition (July 4, 2009)

    The Beijing Games, National Identity and Modernization in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Volume 27,  Issue 16 - 18 November 2010 , pages 2798 - 2820

    National Identity, Olympic Victory and Chinese Sportswomen in the Global Era, in William W. Kelly and Susan Brownell (eds.), The Olympics in east Asia: Nationalism, Regionalism, and Globalism on the Center Stage of World Sports, Yale Ceas Occasional Publications, Volume 3. Pp.161-184

    2.中文

    “高等教育发展与北京体育大学教学改革”,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第25卷,第83-85页

    “才女们的形体训练观– 北大女生谈形体课”, 荒林主编: “两性视野”, 知识出版社,2003年2月,第247-254页.

    北京大学妇女体育研究中心成立及 “北京奥运-女性的机会和挑战”研讨会在京召开, 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3月,第2期总51期,第66页.

    “与时俱进开创高校体育改革新局面”, 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第4期,第8-9页,第二作者.

    我国社会变迁与运动员的地域流动,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第8期,第33-35页

    中国女运动员生存纪实,在王红旗主编:《中国女性在追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第153-177页。

    体育和女性形象的树立:对抗与征服  -- 我国优秀女运动员的案例分析,魏国英、王春梅(主编),《中国女性与文化》,香港万海语言出版社,2003,

    影响我国女性2008年奥运会成绩的社会学因素分析,体育文化导刊,2004年第4期,第3-5页

    “国际奥委会无形资产营销中定价及其对中国奥委会的借鉴”,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7月 第27卷 第7期,第869-871页

    “新世纪我国高校体育工作的目标定位”,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4。,第508-510页

    “奥运会、体育与社会性别”,荒林(主编),《中国女性主义》2004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14-121页

    “家庭、性别和竞技体育参与的相互关系 -20世纪90年代我国运动员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月第28卷第1期,11-12

    “2005首届中国女性与体育文化国际论坛综述”,《妇女研究论丛》,2006.1

    “延续和变迁的中国社会与女子体育”,《体育与科学》,2006年3月第27卷,第2期(总第159期),第192005中国首届女性与体育文化国际论坛,《健康顾问》,2006/1-2合刊,第70-73页

    北京奥运遗产展望:不同洲际奥运会举办国家的比较研究,《体育科学》,2006年(地26卷)第7期第3-12页; 《体育》(人大书报资料中心),2006年第10期(G8),第11-23页

    第九讲 奥林匹克精神与人的全面发展,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编写:《“新北京、新奥运”知识讲座》,北京出版社,2006年9月

    “北京奥运会遗产展望”,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编《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编(2006)》,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奥运会、女性主义与社会性别”,在荒林等著:《微笑的话语行动– 中国女性主义学术沙龙文集》,九州出版社,2007年。

    新世纪我国女性体育研究概观,〈体育与科学〉,2007年第1期,29-32

    从社会性别视角探悉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科学》,2009年第12期,3-11

    21世纪世界妇女体育研究动态:对我国妇女体育现状和未来的思考,体育科学,2010年第11期

     

    专著

    Women, Sport and Society in New China, London:CASS,2003年

    《现代体操运动训练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女性与体育:历史的透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通向北京奥运:多国会话ABC》,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

    《运动员基础训练的人文社科指导》(第三作者),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

    《休闲体育》- 大学体育系列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

    《女性、文化、体育研究动态》(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年

    《她们撑起了大半边天 –当代中国女子竞技体育透视》,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

    《奥林匹克文化论–双语教材》,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奥运会、文化与世界和谐  –北京论坛奥运论文集》(第一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年

    译著:

    “体育教育状况”和“体育教育的经济意义”两章,在金季春等译,《世界体育教育峰会:主报告论文》,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年

    “体育哲学”、“体育政治学”、“体育社会学”三章,在金季春等译《国际体育科学和教育理事会:体育科学指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年

    《体育营销学---战略性观点》,清华大学出版,2003年

     

    主要承担的课题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课题(2001-2003):对当代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多学科跨文化研究.

    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对影响我国女性2008年奥运会成绩的人文因素分析;

    2002年教育部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北京奥运会与我国妇女体育和妇女地位互动关系探索”.

    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奥运会遗产展望:不同洲际奥运会举办国家的比较研究

    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我国体育社会性别关系的调查研究

    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女子体育项目发展状况研究”

    2011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大——清华赛艇对抗赛过早夭折现象探析 ——兼论我国高校校际间高水平体育竞赛的管理。

    BoldItalicUnderlineStrikethroughAlignListLinkImgAbout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9日 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