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新闻排行

头条新闻 · · 内容

第八届北大人文体育高层论坛——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分论坛成功举办

 10月22日下午,“第八届北大人文体育高层论坛——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分论坛在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成功举办。本次分论坛分为专题报告、“智慧+体育健康”科技成果展示、圆桌对话三个环节。首先由北京大学马军教授、青岛大学薛杨教授、北京大学赫忠慧教授开展了专题报告;随后由北京大学计算中心范雪松老师进行人工智能辅助体育评价系统平台的科技展示;最后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王欢老师、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李迪华、北京体育大学严翊教授和北京大学亓昕副教授开展了以“新周期,新视角,新举措——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环节。此外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学生也一同参加了本次分论坛。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助理教授张展嘉担任了本次分论坛的主持人。

 

(马军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

首先,北京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中心主任、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学校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军教授开展了以“儿童青少年健康挑战与应对”为主题的专题报告。报告开始马军教授从生物因素造成的传染性疾病、性发育提前、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体育锻炼不足这四个目前儿童青少年主要面对的健康挑战,分析了当前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现状并从医学视角下提供目前需要特别关注的健康问题。报告最后马军教授从政策引导、学校助力、家庭支持、学生努力,这四个环节提供了应对当前健康挑战的方案。

 

(薛杨 国家特聘专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

随后由国家特聘专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正高级教授,青岛大学薛杨教授进行报告。薛杨教授聚焦于基层医疗视角,通过赋能基层医疗从而推动全民健康发展。薛杨教授首先以目前中国基层医疗现状为切入点,指出了目前基层医疗发展的三大困境,分别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薄弱,信息不能互联互通;基层卫生服务缺乏管理标准;基层医疗人员配比和结构不合理,能力水平不足。关于如何赋能基层医疗,薛杨教授指出通过云计算技术提高基层医疗效率、依托大数据加强基层医疗管理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用于基层医疗上。此外薛杨教授也根据自身实践经历给予实际案例,分享了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降低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

 

(赫忠慧 北京大学教授)

最后由北京大学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瑞典隆德大学访问学者赫忠慧教授进行报告,报告题目为“新时代健康校园生态环境下体育育人的实践”。赫忠慧教授运用行为生态学理论介绍了社会环境如何影响健康行为,探讨如何建设优质健康校园环境。接着分享了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实际案例,指出了如何建设健康校园环境的路劲通过选派专家制定标准,与学校的科研研究所合作收集学生心理健康的数据和体检数据搭建健康管理平台,此外还和学校间的不同部门合作,通过和学校食堂合作搭建北京大学的膳食数据库。最后赫忠慧教授引用北大老校长的“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北大体育指导思想进行总结。 

 

(范雪松 北京大学计算中心、高级工程师)

在专题报告报告结束之后论坛来到第二个环节,由北京大学计算中心范雪松老师开展“智慧+体育健康”科技成果展示。范老师首先介绍了该项目研发的背景,由于疫情爆发,学生和老师无法回到校园,传统的体育教学面临了严峻的挑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结合,北大研发了一款线上体育课平台,学生通过手机拍摄视频作业上传平台,平台就会根据算法给予学生正确的动作反馈,并给每一份上传的视频给予评价。此项技术自20205月上线以来已收到15430条作业且满意率高达95%以上。

论坛第三环节圆桌对话,赫忠慧、王欢、 李迪华、严翊,亓昕五位嘉宾老师参加本次的圆桌对话,赫忠慧教授代表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致欢迎词并主持会议。

 

(王欢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王欢:提高体育服务供给质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要。

王欢老师回顾了十三五阶段体育的发展,表示幼儿运动健身的参与量有所提高,但身体的具体素质是有下降的。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间,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坚持体育锻炼的人数相较于十三五初期有明显的提升。老百姓对体育的需求不断升级,国内的体育服务质量也在稳步提高,但和实际需求之间依然存在差距。

 

(李迪华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负责人)

李迪华:体育要成为一种绿色健康的生活习惯,要改善体育活动的空间与环境。

李迪华老师认为,城市环境对孩子运动习惯的养成有着巨大影响,尤其是在孩子的养成时期。现在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环节差,空气差,没有足够多针对不同人群体育锻炼的空间。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已经有大量研究表明,不合理的环境规划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导致外出活动的意愿降低。李老师呼吁,最好的治疗就是参与社会,成为社会人,进一步改善公共设施,在社会的开放环境里强身健体。

 

(严翊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严翊:生活便捷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是生活活动量减少的原因,由此导致的慢性病正在逐年提升。

严翊老师提出要发挥体育的功效,通过体医融合有效治疗慢性病。严老师从运动人体的角度,分析了体医融合背景下,体育对于治疗慢性病的影响,充分肯定了体医融合的现实意义和时代功效。严老师呼吁学界要积极展开多专业、多学科的合作,希望通过探索,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亓昕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副教授)

亓昕:在全生命周期视角下,提高体育场馆服务质量。

亓老师提出,在全生命周期下,体育场馆也要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做出设计调整,特别是对老人、小孩,女性群体。一刻钟健身圈的理念为体育场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市场。而对于已有的体育场馆存量,尤其是大型赛事场馆,则应该做出改良的设计,进行功能性的改造,使大型体育赛事场馆在完成赛事使命后,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赫忠慧:新的全民健身计划所带来的是部分标准的改变,在这个背景下体育发展要做到“增”“改”“优”。赫老师对圆桌会议进行了总结,充分肯定了与会各位嘉宾在体育学科的探索成果和前沿的学术观点。通过圆桌会议的形式,嘉宾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对当下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等议题深入交流。

本次分论坛,首先,专题报告三位专家分别从儿童青少、基层社区健康和健康校园三个方面进行报告,随后进行人工智能辅助体育评价系统平台(AIPE)展示。最后的圆桌对话环节五位老师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从新时代新视角新举措这一方向展望了对未来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的理想宏图。下午五时,本次分论坛顺利落下帷幕。


(分论坛专家合影)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5日 10:14

分享到: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