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新闻排行

头条新闻 · · 内容

第八届北大人文体育高层论坛——体教融合分论坛顺利举行

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颁布《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重视体育在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推动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不断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体教融合成为了当下体育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和工作重点,并为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体育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的几十年间,我国极大程度地解决了运动员训练和学习难以协调,退役后就业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但《意见》及其他相关文件的出台,也从侧面反映了现阶段我国体育教育仍然存在体教融合机制体制不够完备,学校体育教育相对边缘化,青少年体育教育向生活化、终身化过渡转化不流畅等问题。

为总结过去体教融合工作中的成果与不足,把握改革前沿,明晰未来工作与发展方向,2021年10月22日下午,北大人文体育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在英杰交流中心举办了第八届北大人文体育高层论坛体育强国分论坛,以促进学者交流,共商体教融合之道。

本次分论坛由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副教授钱永健主持,分设专家报告和圆桌对话环节,邀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教授与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教授、7次乒乓球世界冠军获得者刘伟分别以“加强体教融合,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更好发展”和“新时代体教融合的昨天 今天 明天”为主题发表专题报告。

钱永健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副教授

     

季浏远程线上进行了报告,指出了加强体教融合发展阶段,学校体育工作面对的几个问题以及解决关键。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教授线上报告

季浏总结认为,当下深化体教融合的焦点在学校,重点在于明确体育中高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落实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这三个关键要点。第一个关键要点,体育中高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五育并重”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了回归教育本质;改变“重智轻体”;改革应试教育的考试方式;提升和强化学校体育的重要地位;发挥考试的杠杆作用;促进学生积极运动,形成锻炼习惯这六个层面。针对当下社会对体育中高考的疑问,也应明确体育中高考对提升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同时通过改革优化现有方案,进一步保证体育中高考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实现从“以考定教”向“以教定考”转变等。第二个关键要点,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教会,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和体能;勤练,指每节体育与健康课要提供学生更多的运动时间;常赛,指每节体育课与健康课中都应该保证学生有一定时间运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参与对抗、比赛或展示。第三个关键要点,落实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要保证适宜的运动负荷,实现多样化体能练习,在运动技能的教学上,应该让学生学习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并以活动和比赛为主。“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抓住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是指导学校体育更好发展的思想和方法;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是解决学校体育中三大问题的重要途径和具体方法;学校体育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涵建设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重要保证。

 

现场专家一同聆听季浏教授报告

随后,刘伟在“新时代体教融合的昨天 今天 明天”的报告中,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中国体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分析了成果与政策,提出了思考与展望。

刘伟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教授、7次乒乓球世界冠军获得者

刘伟结合自身及李宁、许昱华、雷声等知名运动员的案例分析认为,在过去的体教结合阶段,教育学习可以使人达到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的最佳,运动训练可以使人达到身体状态和技术状态的最佳,从而实现竞技状态的最佳,这样的完美统一能够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创造最佳成绩。北京大学在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的进程中,一直承担着“敢为人先”的角色,刘伟本人就曾在2007年撰写过《改变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走体教结合之路》的报告,发表过《探索体教结合之路 创新体育发展模式》等文章。在体教融合的新起点上,刘伟总结了北京大学乒乓球队一直以来的出色成绩,以及体教结合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证实了体教结合在历史阶段中的正确性与优越性,同时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与最新政策,提出了在新时代发展体教融合应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一道做好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本职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体教融合新政策、新要求,做好体育思政建设,传播新时代精神风尚。

蒋志学司长为刘伟教授颁发证书

桌对话

专家报告结束后,在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直属党支部副书记、北大人文体育研究基地副主任王东敏的主持下,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原司长蒋志学,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副秘书长申震,清华大学体育教研部主任刘波,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教授、北京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席郝光安共同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体教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展开圆桌对话。

圆桌对话现场

蒋志学谈到,体教结合与体教融合,在不同时代名词不一样,但是内容基本是一致的,就是在体育系统怎么解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在教育系统怎么做好体育工作。体教结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与就业问题,但目前这些问题仍然存在,需要体育与教育的进一步融合来解决。加强体教融合,不仅是在高水平运动队里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也是加强学校的体育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技术水平,这些都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未来应找好体育与教育的融合方法,逐渐加强学校对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工作。

蒋志学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原司长

刘波阐述了体教融合的含义,分析了体教结合和体教融合的联系与区别,并解释了体教融合“融什么”“怎么融”的问题。刘波主任认为,体教融合概念从狭义来说是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更广义的是讲是在学校教育中重视体育,通过体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体教结合就是狭义的体教融合。关于体教融合“融什么”,刘波主任认为,体教融合这一概念本身存在一丝歧义,即体育本身是教育的一部分,概念上并不存在融合的问题,需要融合是因为现实做法上出了问题,体育部门管体育,教育部门管教育,体教融合的落实层面在于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融合,两个部门目标一致,才能做到真正的融合。以“清华模式”为例,自主培养,人才培养输送“一条龙”和全面发展,是成功落实体教融合的关键。

刘波

清华大学体育教研部主任

申震以生动的例子解释了体教融合的内涵:冰箱里冻了两块冰,体教结合就是哈一口气,把这两块冰粘在一起,体教融合是把这两块冰扔到一个杯子里全化成水,融合在一起。当下提出加强体教融合建设,目的在于解决现存问题,切实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运动技能,通过体育实现教育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可以预见,体教融合之路将非常艰难,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未来大学生体育协会也将继续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引领和带动广大学生更多参与体育。

 

申震

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副秘书长

郝光安谈到,从体教结合,教体结合,到现今的体教融合,不同时期目标不同,但根本目的都是培养人。当下体教融合实践存在着赛事体系、评价体系、招生和人才培养四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四个问题,第一是必须要成立一个体和教的联合组织;第二是要做好赛事的融合,从明年起全国学生运动会(由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与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合并)将与全国青年运动会合办就释放了这一信号;第三是打通运动技能等级评价体系,实现大学、中学、小学一条龙,做好学生运动会的配套工作。我国并不缺少体育人才,重点在于做好整合工作,这样才能为国家更多培养人才。

郝光安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教授、北京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席

在王东敏的主持下,圆桌对话进入到了最后一个环节——“体教融合我想对你说一句话”。四位专家在此分别阐述了对体教融合未来发展的愿景与展望。

王东敏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直属党支部副书记、

北大人文体育研究基地副主任

蒋志学提到,体教融合要全面地促进青少年健康素质和运动技术提高,只有把青少年的健康素质和青少年运动技术水平提高,我们国家的体育事业才能有保障。

申震强调,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竞赛的杠杆作用,去引领和带动更广大的青年学生把体育活动作为日常的生活方式。

刘波认为,体教融合非常重要,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真的很难,尤其是靠这两个部门自己来做我觉得肯定不行。尽管如此,我们作为高校的代表还是希望尽自己的努力推动这项事业向前发展。

郝光安说,体教融合有你,有我,有他,我相信融合一定能够实现。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主任钱俊伟为圆桌对话专家及主持人颁发证书

至此,第八届北京大学人文体育高层论坛体教融合分论坛圆满落下帷幕。感谢各位专家、来宾对本场体教融合分论坛的大力支持,体教融合的落实期待每一位体教融合的先行者、推动者、实践者以及学者等人的共同参与。

分论坛参会人员合影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5日 10:59

分享到: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