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于今年8月12日至23日举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由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的世界性综合运动会,有“小奥运会”之称,此次深圳世界大运会,是继2001年北京举办第2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和2009年哈尔滨举办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之后,我国又一次承办这项赛事。
5月4日,深圳第26届世界大运会火炬校园传递活动将在北京大学举行,作为校园火炬传递的第一站,北京大学按照大运会组委会统一制订的选拔标准和选拔规则,根据代表性、先进性等原则,选拔出一批优秀的火炬手、护跑手。在这些火炬手当中,既有叱咤赛场、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又有身残志坚、奋发向上的学生榜样,既有投身环保、奉献公益的巾帼女英,又有携笔从戎、敢为人先的学生士兵。在他们身上,突出体现了北大学子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家国天下的赤子情怀。为深入宣传火炬手先进事迹,充分发掘优秀典型的示范效应,特开辟本专题,对北京大学大运会学生火炬手予以系列报道。
马清源同学2005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入学后不久被确诊患有恶性骨肉瘤,此后病情不断恶化,进行了多次手术与放、化疗,直至被迫截肢。在持续几年的治疗中,马清源同学忍受极大痛苦,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病魔,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学业,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在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考核过程中,他以中国古代史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为2010年硕士研究生。尽管截肢手术后行动不便,但他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学生助理工作与社会实践活动,传递温暖,奉献爱心,回报学校和社会的关爱。他积极追求进步,大一时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与病魔抗争中坚持完成了党校初级班与党性教育读书班的学习,并于2010年5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获北京大学通令嘉奖、“2009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2010感动北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马清源,虽然病魔在一个年轻的生命即将展翅的时候残忍地折断了他的翅膀,可他却用自己那颗勇敢的心,如涅槃的凤凰,在重生的浴火中高鸣,旋转出一曲铿锵激昂的华丽舞步。他以自己的生命轨迹昭告命运:没有翅膀,也能飞翔!
众望所归,火炬高擎
“我可以跑火炬手吗?”,马清源不止一次地问过这个问题,向推荐他的学校,向老师同学,也向自己。当你走近这位北京大学2010级历史系硕士研究生,也许你会理解他的困惑。2005年,刚入学不久的马清源被确诊患有恶性骨肉瘤,此后病情不断恶化,进行了多次手术与放、化疗,直至被迫截肢。癌症、放化疗、十次手术、截肢……当这些残酷的字眼和一个如此年轻的生命联系起来时,马清源并没有屈服于多舛的命运。相反,他用坚强的毅力忍受极大的痛苦,以乐观的态度战胜可怕的病魔,以顽强的精神坚持学业,不仅以优异的成绩多次获得奖学金,更在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考核过程中,以中国古代史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历史系录取为2010年硕士研究生。生理的缺陷让他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可以跑火炬手。然而,每一个认识了解他的人,都会毫不犹疑地给出一个坚定的答案:可以!因为在与病魔的抗争中,坚强的他在生命的舞台上演绎出一部雄壮的命运交响曲,象征勇气与毅力的火炬早已被他高擎在手中!
温暖于人,执着于心
马清源的事迹让每一个人为之动容。由于他的右膝关节切除后用骨水泥填充,无法弯曲、无法承重、不时疼痛,只能以双拐代步,尽管如此,这几年的学习生活中,除去住院,无论境况有多困难、问题有多严重––即使在2009年秋天因为置换人工关节排异、溃破发炎需要每天换药的时候––他也没有一次无故旷课、迟到、早退。他拄着拐杖来上课的身影深深地印刻在周围每个人的心间。他从来不麻烦别人扶他上下楼,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们从小都受过这样的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也不喜欢麻烦别人。”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用微笑面对人生,用自己心中的阳光感染周围的同学”,这是周围同学对他的评价。与马清源交流,不仅仅会被他对于古籍版本目录学方面渊博的知识所折服,更会被他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人生态度所感动。在不少大学生纠结于生活琐事、荒废学业、虚度人生时,马清源能够保持乐观阳光的健康心态,卓尔不群,使每一个和他交往的同学羡慕并敬佩。他就如同黑暗中的一丝光,给予这个世界最深沉的鼓舞与最光明的希望。他的自强自立精神,是体育精神、大运精神的淋漓展现,是北大精神的生动写照!
肩扛未来,心怀感恩
马清源曾认为自己不足以承担起火炬手这个神圣的职责,但是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他带着感激和荣幸接受了这一荣誉。回忆起08年北京奥运会,马清源提到了他最钦佩的火炬手––金晶。“因为同是残疾人,所以有这样的认同感,她坐着轮椅跑火炬,这种坚强的精神很值得我学习。而且她表现出的那种爱国的精神也很让人钦佩,这就是奥运精神的表现吧。”马清源认为大运会精神和奥运精神也是相似的,都是更快、更高、更强,都是激励人们提高自己,而大运会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以我们为主体,对当代大学生有更强的感召力,“大运会比奥运会更能促进大学生的奋发,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马清源笑着说。
从2005年进入北大以来,马清源已经在燕园里生活了五个多春秋。在燕园,他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在自己身体生病的过程中收获了更坚强的意志,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这些不同寻常的经历,都让这个二十几岁的大男孩对“北大精神”有了更独到的见解:“提到北大精神,大家也许会首先想到民主和科学。对我个人而言,除了这两点,对北大精神还有别的阐释。首先就是集体的精神,因为身体生病,我真的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给我的这些温暖支撑着我一路走到现在,真的非常感谢北大,感谢历史系,也感谢学工系统的老师们给我的这些照顾和鼓励。第二个是传承的精神,我认为北大这一百多年的发展都是一个薪火相传的过程,前辈们的那种爱国的热情传承给我们,他们在学术上的严谨扎实、锐意创新的精神也支撑着现在的学子们,让我们循着他们的脚步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第三个就是坚强的精神,这一点更多的是我个人的感受,五年多来受到了北大的这么多照顾,这些温暖都让我更加坚强,是北大的坚强塑造了我的坚强。”马清源对北大精神的总结让人感动,他用一颗感恩的心感受了北大,又用一颗坚强的心感染了北大,马清源用自己面对疾病、面对困难的坚强表现向全社会阐释了今天的北大精神。
马清源,清水无风自微澜,源为悬泉志存心。虽身残但志坚,病魔无情地夺走了他的年轻的双腿,但却激发了他坚强的潜力,塑造了一个感动当代大学生的北大人。我们相信,马清源一定能用他的精神,高擎着大运会的火炬,跑出最优雅、最坚定的步伐!(文/王玉婷)
编辑:碧荷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