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
 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体卫处工作安排,拟于2020年12月上旬举行“北京第二届学校体育科学大会暨首都高等学校第二十届体育科学学术论文报告会”。
 本届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体育的有关论述及国办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意见》(国办发﹝2016﹞27号)和《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教体艺「2014」4号)精神,充分调动高校体育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展示两年来首都高等学校体育科研取得的丰硕成果;检验各高校体育科研工作的状态和水平。本届科报会以提高高等学校体育教育质量,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风气,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践验证等环节的创新,强化高校体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推进学校体育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做出新的贡献。 
  
 一.主题 
 探索创新 成果共享 体教融合 健康中国 
  
 二.指导思想 
 1.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体育发展的有关论述,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思想与理论研究,探讨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把握高校体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索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特征,为建设有首都特色、有本校特色的高校体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内涵。 
 2.通过研讨、交流和展示,推出一批具有可借鉴、可复制的引导性、示范性和创新性的成果;提高对高校体育的认识和领悟;提高首都高校体育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 
 3.通过科报会对首都各高校体育科研状况进行一次阶段性的有公认度的展示和评价。 
  
 三.论文要求 
 1.论文选题应突出“三个为主”,即以构建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校体育的基本框架为主;以研究和探索高校体育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的内涵、实践和方法为主;以研究和探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校体育育人机制为主。 
 2.研究方法要贯彻“四个结合”,即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相结合;总结经验与指导实践相结合;回顾历史与面向未来相结合。 
 3.论文要求学风端正,概念界定清晰,主题鲜明、方法科学,论据翔实、重点突出,文体规范、结构严谨,图表规范、资料真实,体现出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应用性和时代性。 
 4.论文文字、图表清晰规范,每篇论文一般不超过 5000 字,并提供不超过 800 字的论文摘要,每篇论文署名不超过 5 人。报送的论文应是:2020 年 11 月之前未正式发表过的论文。 
  
 四.征文对象 
 体育教研部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等。
  
 五.报送时间、方式及评审费 
 1.2020年 9月27日24:00截止。
 2.提交三份电子版材料,请务必严格按照投稿格式提交材料,具体论文格式要求详见《格式要求及选题指南》:
 A. 论文正文(word电子版);
 B.《论文集》出版的论文(word电子版);
 C.已填好论文作者信息的论文报送汇总表电子版。
 3.上述材料发送至E-mail: tykxdh2020@163.com。
 4.每篇论文评审费为100元整,由体育教研部统一提交论文评审费。
 各位老师报送论文过程中如遇问题,可联系: 
 刘艳津,联系电话:62760282。
  
 六.论文申报程序 
 1、有申报意向的老师将论文发送至邮箱:tykxdh2020@163.com后,体育教研部科研办公室刘艳津负责整理、汇总论文。 
 2、体育教研部将对论文做好先期的预审,遴选出能够代表本单位科研水平,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较高,研究方法科学,格式和结构严谨的论文,以集体统一报送的形式完成申报。
  
 七.北京第二届学校体育科学大会暨首都高等学校第二十届体育科学学术论文报告会的时间、地点、形式另行通知。 
  
 格式要求及选题指南
  
 一.论文格式要求 
 论文分为两部分: 
 1.第一部分:论文正文格式 
 包括:论文题目、摘要(不超过 300 字)、关键词、正文(一般不超过 5000 字〈含图表〉)、参考文献(正文中不得出现作者姓名和单位名称)。具体格式如下: 
 ·题目(黑体、三号字、居中) 
 ·副标题(宋体、四号字、居中) 
 ·正文(宋体、五号字、左右边距各为 2.54 厘米、单倍行距、两端对齐;每行 42 字) 
 ·全文包括:题目、问题的提出(或前言、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结论与建议、参考文献。表格要有表序号和标题,一律采用三线表。 
  
 2. 第二部分:《论文集》出版的论文格式 
 依次为:题目(黑体三号字);副标题(四号楷体);作者姓名、单位、邮编为:小四号楷体;摘要、关键词和正文为:宋体五号字。左右边距各为 2.54 厘米,单倍行距,两端对齐;每行 42 字,打印在 A4 纸内。每篇论文文字严格限制在 3000 字以内(如超过将由编委删减)。 
  
 二.选题指南 
 本指南分为两个部分,(一)自主选题类论文,主要遴选了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点研究方向,所列出的条目是研究领域,不是论文的具体题目,可作为论文选题的参考,共分 10 个领域。(二)命题类论文,是针对首都高等学校体育整体发展促进的具体情况设立,选题应对应命题。 
 (一)自主选题类 
 1、学校体育理论与学校体育史研究 
 ·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理论的演变发展与创新; 
 ·改革开放 40 年来高校体育发展; 
 ·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学校体育与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 
 ·学校体育与体育产业、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 
 ·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 
 ·学校体育学科发展理论; 
 ·中国学校体育史、体育课程发展史。 
 2、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体系和框架结构的研究; 
 ·大、中、小、幼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整体构建; 
 ·不同类型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课程特色; 
 ·民族、地方特色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高校女生体育课程设置及运行机制的研究; 
 ·高校女生体育课程教学方式及教法手段的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现状与发展的研究;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与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创新; 
 ·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的研究; 
 ·高校体育保健(体疗)课程现状及改革发展的研究;
 ·大学生体育运动水平等级评定标准推行及现状的研究; 
 ·高校体育在线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的研究; 
 ·大数据时代体育教学变革与发展的研究。 
 3、学生体质健康研究 
 ·学生体质健康动态变化研究; 
 ·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政策优化、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的研究; 
 ·学生体质健康新问题、新影响因素; 
 ·学生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方法创新;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深度分析与有效利用; 
 ·体能薄弱群体、特殊群体学生体质健康精准分析及干预;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施行的实效性分析; 
 ·健康体能训练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 
 4、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 
 ·学校体育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的研究; 
 ·基于多元评价机制的学校体育整体评价研究; 
 ·体育考试(中考、高考)制度创新研究; 
 ·学生运动伤害的责任认定与社会救助机制的研究; 
 ·学校体育评估体系、机制及标准研究; 
 ·学校体育法制建设、智库建设研究; 
 ·新时代“体教结合”的深度研究; 
 ·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体育资源配置共享研究; 
 ·学校体育组织(项目联盟)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 
 ·学校体育运动伤害的法律与保险制度;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配置、管理与有效运行模式研究; 
 ·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学校体育智慧系统的研究; 
 ·国外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的研究; 
 ·学校体育科研现状与问题的研究。 
 5、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时代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改革创新研究; 
 ·体育教师师德与职业素养、能力发展的研究; 
 ·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测算与业绩考评的研究; 
 ·教师队伍体质健康现状调研与干预; 
 ·青年体育教师培养(成长促进)机制的研究; 
 ·体育教师的权益与劳动保障的研究。 
 6、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研究 
 ·学校卫生工作与健康教育改革发展现状的研究; 
 ·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学生卫生与健康教育区域发展策略; 
 ·运动、营养与健康促进机制的研究。 
 7、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研究 
 ·高校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与成效的研究; 
 ·高校体育培养健全人格的研究; 
 ·高校体育对学生心理素质突出问题的有效干预; 
 ·学生体育兴趣的心理机制与培养方法;
 ·运动竞赛培养学生良性竞争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体育锻炼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 
 8、学校体育课余训练与竞赛研究 
 ·中国特色高校体育训练体系、竞赛体系和竞技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学生运动员注册、参赛制度创新机制的研究; 
 ·高校课余训练改革发展现状与趋势; 
 ·高校课余训练、竞赛组织与管理创新机制的研究; 
 ·科学训练前沿理论进展及其在课余训练中的应用; 
 ·运动生理生化、运动生物力学等新方法在高校课余训练中的应用; 
 ·国内外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比较研究。 
 9、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构建本校体育特色的研究及优秀案例; 
 ·中国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 
 ·高校优秀体育传统的继承与培育的研究; 
 ·学校体育文化与社区、企业体育文化融合的研究; 
 ·中国优秀体育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研究; 
 ·学生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建设与校园文化活力创新的研究; 
 ·奥林匹克文化、运动项目礼仪与体育人文素养的研究。 
 ·中外高校体育的比较研究; 
 ·高校体育思政研究; 
 10、校园体育专题类研究 
 ·高校校园足球顶层设计与发展路径; 
 ·高校足球训练、竞赛、管理、保障体系创新模式的研究; 
 ·高校篮球等集体项目的改革发展与推进策略研究; 
 ·高校乒、羽、网球等非集体项目的改革发展与推进策略研究; 
 ·本校优势(特色)体育项目构建与推进策略的研究; 
 ·高校校园体育整体发展与运行模式的研究; 
 ·高校冰雪等项目的推广与普及的研究。 
 注:以上所列是研究领域,不是论文具体题目,可作为论文选题参考。 
 (二)命题论文类 
 ·首都高等学校体育整体推进与发展平台构建的研究; 
 ·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各分会(分部、研究会)建设与发展的研究; 
 ·首都高等学校体育竞赛体制与机制的研究; 
 ·首都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干预机制的研究; 
 ·首都高等学校体育科学研究促进机制的研究; 
 ·首都高等学校青年体育教师培养机制的研究; 
 ·首都高等学校引入与推广新兴体育项目的研究; 
 ·首都高等学校女生体育现状及健康促进机制的研究; 
 ·首都区域内高等学校体育互动交流与资源共享的研究; 
 ·首都高等学校体育发展史研究; 
 ·首都高职院校体育发展整体推进的研究; 
 ·首都高等学校研究生体育促进的研究; 
 ·首都高等学校留学生体育与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研究;
 ·首都高等学校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评价机制的研究; 
 ·首都高等学校体育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的研究; 
 ·首都高等学校体育安全案例及对策的研究。 
 注:1、以上所列即是论文题目,展开研究和撰写时,以此为准。 
 2、建议各研究会、项目分会按对应学科方向进行专门研究。 
 3、建议每所高校选择其中之一进行研究。 
  
 三.信息发布 
 1.2020年10月底前将评审结果在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公众平台采用推送方式公布,并按单位发送邮件给各高校联系人。 
 2.“北京第二届学校体育科学大会暨首都高等学校第二十届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的会议通知,将在11月中旬寄出。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科研办公室
 2020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