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概况

  • 董进霞

    性别:女 岗位:教学科研型
    出生: 保密 裁判:无
    职称:教授 办公室:
    职务:北大妇女体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人文体育研究基地副主任 电话:86-10-62755379
    学历:博士 邮箱:jinxia_dong@pku.edu.cn
    研究方向:女性体育、幼儿体育、奥林匹克文化 备注:
    导师:博导 状态:在职教师
    开设课程及编号: 奥林匹克文化(通选)、形体、体育社会学(研究生)
                    性别: 岗位:
    出生:    裁判:
    职称: 办公室:
    职务: 电话:
    学历: 邮箱:
    研究方向: 备注:
    导师: 状态:
    开设课程及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地址:
    课程名称: 课程地址:
    课程名称: 课程地址:
    课程名称: 课程地址:
    课程名称: 课程地址:
    寄语
                   

    1978-1985  北京体育大学学习
    1985.9-1996.10 北京体育大学, 从事体操教学、训练和科研等工作;
    1996年11月 -2001年2月,在英国攻读博士学位,同时担任苏格兰体操女队的教练工作
    2001年9 至今,在北京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2009.1-2010.1 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

    个人简历

                   

    1978-1985  北京体育大学学习
    1985.9-1996.10 北京体育大学, 从事体操教学、训练和科研等工作;
    1996年11月 -2001年2月,在英国攻读博士学位,同时担任苏格兰体操女队的教练工作
    2001年9 至今,在北京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2009.1-2010.1 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


    社会职务

                   

    北京大学妇体育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人文体育研究基地副主任,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学分会委员,

    中国体育战略研究会会员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国际幼儿运动与游戏协会秘书长

    荣誉奖励

    1998年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六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科研类)

    北京大学第九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

    第一届中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

    2007年获得北美体育史学会“Max &Reet Howell Award”.

    第二届全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研究成果

    1.英文:

    "The Female Dragons Awake: Women, Sport and Society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New Chin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 2001.2(June, Vol.18, pp.1-.

    Mobility, Stratification and Sportswomen in the New China"Culture, Sport, Society, 2001.3Sept.,Vol.4. pp.1-26

    "Football in the New China:  Political Statement, Entrepreneurial Enticement and Patriotic Passion" , Soccer in Society, 2001.3(Dec..

    The Prospect of Cross-Cul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Inquiry into Gender and Spor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ross-Cul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Study Conference in Beijing, sponsored by ICSSPE, June 2001.

    Cross-cultural Analysis of Women Students and Sport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1st FISU/CESU Conference, Beijing, August 23-25, 2001.

    Sport and the Projection of the Feminine Image: Confrontation and Conquest Successful Chinese Sportswomen”,North American Society of Sports History Conference, 2002.

    Mass Sport, Physical Activity and Personal Health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 in China”,ICSSPE Bulletinno.36Sep. 2002pp.34-38

    Ascending then Descending? Womens Soccer in modern China, Soccer and Society, Vol.3, No.2 (Summer 2002),pp.1-18

    A Study of reconstructing Chinese University Sport in the New Century, The 2003 DaeguUniversiade Conference Preceeding, Korea.

    Gender Relations in Chinese Elite Sport”,Gudrun Doll-Tepper, et. eds., Sport, Women & Leadership: Congress Proceedings,Auflage: Sport &BuchStrauB, 2005

    Women, Nationalism and the Beijing Olympics: Preparing for Glory, in BoriaMajumdar and Fan Hong (eds.), Modern Sport: The Global Obsession - Politics, Religion, Class, Gender;essays in honour of J.A.Mangan,Lo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2007.

    Olympic Aspirations: Chinese Women on Top – Considerations and Conseque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 Volume 25 Issue 7,2008
    779

    Beijing Olympics Legacies: Certain Intentions and Certain and Uncertain Outcomes”(Co-author with J.A.Ma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 Vol.25, No.14, December, 2008188-209

    Beijing 2008: Preparing for Glory: Chinese Challenge in the 'Chinese Century' (Sport in the Global Society)by J. A. Mangan and Dong Jinxia,Routledge; 1 edition (July 4, 2009)

    The Beijing Games, National Identity and Modernization in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Volume 27,  Issue 16 - 18 November 2010 , pages 2798 - 2820

    National Identity, Olympic Victory and Chinese Sportswomen in the Global Era, in William W. Kelly and Susan Brownell (eds.), The Olympics in east Asia: Nationalism, Regionalism, and Globalism on the Center Stage of World Sports, Yale Ceas Occasional Publications, 2010. Volume 3. Pp.161-184

    Glittering Guangzhou: The 2010 Asian Games Local Rivalries, National Motives, Geopolitical Gestures (第二作者,通讯),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Volume 30, Issue 10, 2013Published online: 26 Jul 2013

    Politics and Sporting Events: Beijing Olympics 2008In John. Kellyetc. ed.Routledge Handbook of Sport and Politics2016.

    SOCIOLOGY OF SPORT: CHINA. Sociology of Sport: A Global Subdiscipline in ReviewISSN-476-2854/doi:10.1108/S1476-2854201600000090022016

    The Interaction of Personal, Local, and Global Forces: Yao Ming’s Rise and Sustained Influence in Chinese Sport. In Joel Nathan Rosen , Maureen M. Smith (eds.), More than Cricket and Football: International Sport and the Challenge of Celebrity.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1 edition (2016/11/30)


    2.中文

    “高等教育发展与北京体育大学教学改革”,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第25卷,第8385

    “才女们的形体训练观– 北大女生谈形体课”, 荒林主编: “两性视野”, 知识出版社,20032,247254.

    北京大学妇女体育研究中心成立及 “北京奥运-女性的机会和挑战”研讨会在京召开, 妇女研究论丛,20033,2期总51,66.

    “与时俱进开创高校体育改革新局面”, 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第4,89,第二作者.

    我国社会变迁与运动员的地域流动,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第8,3335

    中国女运动员生存纪实,在王红旗主编:《中国女性在追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第153177页。

    体育和女性形象的树立:对抗与征服  -- 我国优秀女运动员的案例分析,魏国英、王春梅(主编),《中国女性与文化》,香港万海语言出版社,2003

    影响我国女性2008年奥运会成绩的社会学因素分析,体育文化导刊,2004年第4期,第3-5页

    “国际奥委会无形资产营销中定价及其对中国奥委会的借鉴”,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7月 第27卷 第7期,第869871

    “新世纪我国高校体育工作的目标定位”,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4。,第508510

    “奥运会、体育与社会性别”,荒林(主编),《中国女性主义》2004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14121

    “家庭、性别和竞技体育参与的相互关系 -20世纪90年代我国运动员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月第28卷第1期,1112

    2005首届中国女性与体育文化国际论坛综述”,《妇女研究论丛》,2006.1

    “延续和变迁的中国社会与女子体育”,《体育与科学》,20063月第27卷,第2期(总第159期),第192005中国首届女性与体育文化国际论坛,《健康顾问》,200612合刊,第7073

    北京奥运遗产展望:不同洲际奥运会举办国家的比较研究,《体育科学》,2006年(地26卷)第7期第312; 《体育》(人大书报资料中心),2006年第10期(G8),第11-23

    第九讲 奥林匹克精神与人的全面发展,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编写:《“新北京、新奥运”知识讲座》,北京出版社,20069

    “北京奥运会遗产展望”,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编《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编(2006)》,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奥运会、女性主义与社会性别”,在荒林等著:《微笑的话语行动– 中国女性主义学术沙龙文集》,九州出版社,2007年。

    新世纪我国女性体育研究概观,〈体育与科学〉,2007年第1期,29-32

    从社会性别视角探悉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科学》,2009年第12期,3-11

    21世纪世界妇女体育研究动态:对我国妇女体育现状和未来的思考,体育科学,2010年第11

    中国残疾人事业与残疾人体育的互动发展——透视残疾人观的嬗变,李璟寒; 董进霞 ,体育科学,2011/02

    “影响我国女性参与休闲体育的几个社会问题”, 《体育与科学》 2012年第1

    《体育与科学》与我的女性体育研究之路, 体育与科学总第200期,2012年增刊

    运用体育运动开发女性人力资源的可行性研究,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3,第6期(12月)98-104

    全球化世界中的体育与国家认同、伦敦奥运与女子体育——国际体育社会学协会主席Pike 女士、副主席Jackson先生访谈实录。体育与科学 2014.年第1

    译文:我们为何要用社会理论来解读大型体育赛事。 体育与科学。2014.4

    大脑可塑性和儿童认知能力研究最新进展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体育与科学,2015.

    体育锻炼对大脑影响的研究动向- Burce.Wexler教授访谈录。体育与科学,2017.5

    当代社会变革与我国女运动员身份重塑,体育文化导刊,2018.


    专著

    Women, Sport and Society in New China, London:CASS2003

    《现代体操运动训练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

    《女性与体育:历史的透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

    《通向北京奥运:多国会话ABC》,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运动员基础训练的人文社科指导》(第三作者),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休闲体育》- 大学体育系列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女性、文化、体育研究动态》(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她们撑起了大半边天 –当代中国女子竞技体育透视》,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奥林匹克文化论–双语教材》,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奥运会、文化与世界和谐 –北京论坛奥运论文集》(第一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中国小学校长与校园足球——第五届北大人文体育高层论坛论文集》,化工出版社,2015

    编著:《中国小学校长与校园足球——第五届北大人文体育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编者),化工出版社,2015

    《大脑和身体协同开发课程指导:儿童3C脑体双优》,化工出版社,2014.11


    译著:

    “体育教育状况”和“体育教育的经济意义”两章,在金季春等译,《世界体育教育峰会:主报告论文》,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体育哲学”、“体育政治学”、“体育社会学”三章,在金季春等译《国际体育科学和教育理事会:体育科学指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体育营销学---战略性观点》,清华大学出版,2003


    主要承担的课题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课题(20012003):对当代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多学科跨文化研究.

    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对影响我国女性2008年奥运会成绩的人文因素分析;

    2002年教育部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北京奥运会与我国妇女体育和妇女地位互动关系探索”.

    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奥运会遗产展望:不同洲际奥运会举办国家的比较研究

    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我国体育社会性别关系的调查研究

    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女子体育项目发展状况研究”

    2011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大——清华赛艇对抗赛过早夭折现象探析 ——兼论我国高校校际间高水平体育竞赛的管理。

    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职业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探究

    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球视阈下适宜儿童全面发展的我国幼儿体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9年北京大学数字化教材建设立项:“奥林匹克文化”

                   

    1.英文:

    "The Female Dragons Awake: Women, Sport and Society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New Chin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 2001.2(June, Vol.18, pp.1-.

    Mobility, Stratification and Sportswomen in the New China"Culture, Sport, Society, 2001.3Sept.,Vol.4. pp.1-26

    "Football in the New China:  Political Statement, Entrepreneurial Enticement and Patriotic Passion" , Soccer in Society, 2001.3(Dec..

    The Prospect of Cross-Cul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Inquiry into Gender and Spor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ross-Cul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Study Conference in Beijing, sponsored by ICSSPE, June 2001.

    Cross-cultural Analysis of Women Students and Sport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1st FISU/CESU Conference, Beijing, August 23-25, 2001.

    Sport and the Projection of the Feminine Image: Confrontation and Conquest Successful Chinese Sportswomen”,North American Society of Sports History Conference, 2002.

    Mass Sport, Physical Activity and Personal Health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 in China”,ICSSPE Bulletinno.36Sep. 2002pp.34-38

    Ascending then Descending? Womens Soccer in modern China, Soccer and Society, Vol.3, No.2 (Summer 2002),pp.1-18

    A Study of reconstructing Chinese University Sport in the New Century, The 2003 DaeguUniversiade Conference Preceeding, Korea.

    Gender Relations in Chinese Elite Sport”,Gudrun Doll-Tepper, et. eds., Sport, Women & Leadership: Congress Proceedings,Auflage: Sport &BuchStrauB, 2005

    Women, Nationalism and the Beijing Olympics: Preparing for Glory, in BoriaMajumdar and Fan Hong (eds.), Modern Sport: The Global Obsession - Politics, Religion, Class, Gender;essays in honour of J.A.Mangan,Lo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2007.

    Olympic Aspirations: Chinese Women on Top – Considerations and Conseque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 Volume 25 Issue 7,2008
    779

    Beijing Olympics Legacies: Certain Intentions and Certain and Uncertain Outcomes”(Co-author with J.A.Ma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 Vol.25, No.14, December, 2008188-209

    Beijing 2008: Preparing for Glory: Chinese Challenge in the 'Chinese Century' (Sport in the Global Society)by J. A. Mangan and Dong Jinxia,Routledge; 1 edition (July 4, 2009)

    The Beijing Games, National Identity and Modernization in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Volume 27,  Issue 16 - 18 November 2010 , pages 2798 - 2820

    National Identity, Olympic Victory and Chinese Sportswomen in the Global Era, in William W. Kelly and Susan Brownell (eds.), The Olympics in east Asia: Nationalism, Regionalism, and Globalism on the Center Stage of World Sports, Yale Ceas Occasional Publications, 2010. Volume 3. Pp.161-184

    Glittering Guangzhou: The 2010 Asian Games Local Rivalries, National Motives, Geopolitical Gestures (第二作者,通讯),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Volume 30, Issue 10, 2013Published online: 26 Jul 2013

    Politics and Sporting Events: Beijing Olympics 2008In John. Kellyetc. ed.Routledge Handbook of Sport and Politics2016.

    SOCIOLOGY OF SPORT: CHINA. Sociology of Sport: A Global Subdiscipline in ReviewISSN-476-2854/doi:10.1108/S1476-2854201600000090022016

    The Interaction of Personal, Local, and Global Forces: Yao Ming’s Rise and Sustained Influence in Chinese Sport. In Joel Nathan Rosen , Maureen M. Smith (eds.), More than Cricket and Football: International Sport and the Challenge of Celebrity.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1 edition (2016/11/30)


    2.中文

    “高等教育发展与北京体育大学教学改革”,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第25卷,第8385

    “才女们的形体训练观– 北大女生谈形体课”, 荒林主编: “两性视野”, 知识出版社,20032,247254.

    北京大学妇女体育研究中心成立及 “北京奥运-女性的机会和挑战”研讨会在京召开, 妇女研究论丛,20033,2期总51,66.

    “与时俱进开创高校体育改革新局面”, 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第4,89,第二作者.

    我国社会变迁与运动员的地域流动,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第8,3335

    中国女运动员生存纪实,在王红旗主编:《中国女性在追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第153177页。

    体育和女性形象的树立:对抗与征服  -- 我国优秀女运动员的案例分析,魏国英、王春梅(主编),《中国女性与文化》,香港万海语言出版社,2003

    影响我国女性2008年奥运会成绩的社会学因素分析,体育文化导刊,2004年第4期,第3-5页

    “国际奥委会无形资产营销中定价及其对中国奥委会的借鉴”,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7月 第27卷 第7期,第869871

    “新世纪我国高校体育工作的目标定位”,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4。,第508510

    “奥运会、体育与社会性别”,荒林(主编),《中国女性主义》2004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14121

    “家庭、性别和竞技体育参与的相互关系 -20世纪90年代我国运动员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月第28卷第1期,1112

    2005首届中国女性与体育文化国际论坛综述”,《妇女研究论丛》,2006.1

    “延续和变迁的中国社会与女子体育”,《体育与科学》,20063月第27卷,第2期(总第159期),第192005中国首届女性与体育文化国际论坛,《健康顾问》,200612合刊,第7073

    北京奥运遗产展望:不同洲际奥运会举办国家的比较研究,《体育科学》,2006年(地26卷)第7期第312; 《体育》(人大书报资料中心),2006年第10期(G8),第11-23

    第九讲 奥林匹克精神与人的全面发展,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编写:《“新北京、新奥运”知识讲座》,北京出版社,20069

    “北京奥运会遗产展望”,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编《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编(2006)》,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奥运会、女性主义与社会性别”,在荒林等著:《微笑的话语行动– 中国女性主义学术沙龙文集》,九州出版社,2007年。

    新世纪我国女性体育研究概观,〈体育与科学〉,2007年第1期,29-32

    从社会性别视角探悉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科学》,2009年第12期,3-11

    21世纪世界妇女体育研究动态:对我国妇女体育现状和未来的思考,体育科学,2010年第11

    中国残疾人事业与残疾人体育的互动发展——透视残疾人观的嬗变,李璟寒; 董进霞 ,体育科学,2011/02

    “影响我国女性参与休闲体育的几个社会问题”, 《体育与科学》 2012年第1

    《体育与科学》与我的女性体育研究之路, 体育与科学总第200期,2012年增刊

    运用体育运动开发女性人力资源的可行性研究,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3,第6期(12月)98-104

    全球化世界中的体育与国家认同、伦敦奥运与女子体育——国际体育社会学协会主席Pike 女士、副主席Jackson先生访谈实录。体育与科学 2014.年第1

    译文:我们为何要用社会理论来解读大型体育赛事。 体育与科学。2014.4

    大脑可塑性和儿童认知能力研究最新进展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体育与科学,2015.

    体育锻炼对大脑影响的研究动向- Burce.Wexler教授访谈录。体育与科学,2017.5

    当代社会变革与我国女运动员身份重塑,体育文化导刊,2018.


    专著

    Women, Sport and Society in New China, London:CASS2003

    《现代体操运动训练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

    《女性与体育:历史的透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

    《通向北京奥运:多国会话ABC》,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运动员基础训练的人文社科指导》(第三作者),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休闲体育》- 大学体育系列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女性、文化、体育研究动态》(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她们撑起了大半边天 –当代中国女子竞技体育透视》,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奥林匹克文化论–双语教材》,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奥运会、文化与世界和谐 –北京论坛奥运论文集》(第一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中国小学校长与校园足球——第五届北大人文体育高层论坛论文集》,化工出版社,2015

    编著:《中国小学校长与校园足球——第五届北大人文体育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编者),化工出版社,2015

    《大脑和身体协同开发课程指导:儿童3C脑体双优》,化工出版社,2014.11


    译著:

    “体育教育状况”和“体育教育的经济意义”两章,在金季春等译,《世界体育教育峰会:主报告论文》,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体育哲学”、“体育政治学”、“体育社会学”三章,在金季春等译《国际体育科学和教育理事会:体育科学指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体育营销学---战略性观点》,清华大学出版,2003


    主要承担的课题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课题(20012003):对当代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多学科跨文化研究.

    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对影响我国女性2008年奥运会成绩的人文因素分析;

    2002年教育部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北京奥运会与我国妇女体育和妇女地位互动关系探索”.

    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奥运会遗产展望:不同洲际奥运会举办国家的比较研究

    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我国体育社会性别关系的调查研究

    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女子体育项目发展状况研究”

    2011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大——清华赛艇对抗赛过早夭折现象探析 ——兼论我国高校校际间高水平体育竞赛的管理。

    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职业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探究

    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球视阈下适宜儿童全面发展的我国幼儿体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9年北京大学数字化教材建设立项:“奥林匹克文化”



    专著

    Women, Sport and Society in New China, London:CASS2003

    《现代体操运动训练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

    《女性与体育:历史的透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

    《通向北京奥运:多国会话ABC》,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运动员基础训练的人文社科指导》(第三作者),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休闲体育》- 大学体育系列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女性、文化、体育研究动态》(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她们撑起了大半边天 –当代中国女子竞技体育透视》,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奥林匹克文化论–双语教材》,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奥运会、文化与世界和谐 –北京论坛奥运论文集》(第一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中国小学校长与校园足球——第五届北大人文体育高层论坛论文集》,化工出版社,2015

    编著:《中国小学校长与校园足球——第五届北大人文体育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编者),化工出版社,2015

    《大脑和身体协同开发课程指导:儿童3C脑体双优》,化工出版社,2014.11


    译著:

    “体育教育状况”和“体育教育的经济意义”两章,在金季春等译,《世界体育教育峰会:主报告论文》,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体育哲学”、“体育政治学”、“体育社会学”三章,在金季春等译《国际体育科学和教育理事会:体育科学指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体育营销学---战略性观点》,清华大学出版,2003


    主要承担的课题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课题(20012003):对当代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多学科跨文化研究.

    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对影响我国女性2008年奥运会成绩的人文因素分析;

    2002年教育部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北京奥运会与我国妇女体育和妇女地位互动关系探索”.

    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奥运会遗产展望:不同洲际奥运会举办国家的比较研究

    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我国体育社会性别关系的调查研究

    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女子体育项目发展状况研究”

    2011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大——清华赛艇对抗赛过早夭折现象探析 ——兼论我国高校校际间高水平体育竞赛的管理。

    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职业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探究

    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球视阈下适宜儿童全面发展的我国幼儿体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9年北京大学数字化教材建设立项:“奥林匹克文化”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9日 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