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5日凌晨1时05分,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中国羽毛球运动的元勋林启武先生停止了呼吸,告别了他104年的人生历程。
5月5日上午10时,林启武先生的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年轻英俊的林启武
一生与体育结缘
林启武先生1907年出生在泰国一个华侨家庭,祖籍广东惠阳。1923年,林启武离开家人回到国内,就读于广州培英中学。
1927年,20岁的林启武以优异的成绩被当时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录取。在充满着青春气息的校园中,年轻的林启武对体育的热爱充分的发挥了出来,各种体育项目:田径队、篮球队、排球队和游泳队,都少不了他的身影。还赢得了燕京大学最高体育运动奖:“全能运动员奖”和“运动道德奖”。
毕业后,为了更好地从事他所热爱的体育事业,1935年林启武告别结婚一年的妻子,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进行深造,并于1938年获得了体育学硕士学位。
林启武夫妇
回国后,林启武就一直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担任体育教学工作,直到1987年以80岁的高龄退休。
林启武先生有一句名言:“要让每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能够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让每一个体育工作者成为彬彬有礼的人。”他也一直坚信体育对一个人的思想品格和心灵塑造所起到的作用。
甚至在80多岁高龄的时候,还在为北大滑冰课程做辅导。体育,已经融进林启武的血肉里,一生无法割舍。
林启武先生和北大女排队员合影
林启武夫妇
林启武的“第一”传奇
在很多人眼中,林启武先生只是一名普通的北大老教授,可在体育界,它却创造了很多第一的传奇。
1936年,林启武第一次把羽毛球运动引进到了中国,并在燕京大学开设了羽毛球课程。
1950年,林启武第一个将六人制排球引进中国,后来又撰文详解。同时还担任了新中国第一本体育杂志《新体育》的主编。
他第一个在中国翻译出版了羽毛球规则,第一个在中国培训羽毛球国际裁判,并著有《羽毛球练习法》和《羽毛球裁判法》。
1957年,林启武带领中国羽毛球运动员陈福寿、王文教等四名运动员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国际比赛,大获全胜。这也是新中国第一支出国访问的体育代表队。
他还是把门球运动带到中国的第一人,也是从事体育社会学研究,并发表相关论文的第一人……
在中国的体育史上,林启武先生所创造的“第一”多达12个。
特别是在羽毛球项目上,更是被誉为中国羽毛球运动的元勋。曾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发展我国羽毛球运动荣誉奖”和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授予他的“发展世界羽毛球运动重大贡献奖”
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授予他“发展世界羽毛球运动重大贡献奖
女儿眼中的父亲
北大燕东园21号,是一座年代久远的二层小楼,从1946年开始,林启武先生就一直住在这里。
林启武先生的大女儿林朱告诉记者:“父亲在我们眼中更像是一个朋友,坚强、幽默、包容。他特别爱笑,从来不让别人看到他的痛苦。”
从事体育教学的林启武,也把体育的精神带回了家中,带给了他的子女。
林启武和孙女玩耍
林启武最喜欢和孩子们摔跤,而且必须要他们把自己摔得“五体投地”才算赢。“那时我大哥大姐已经把他的四肢都按在地上了,他就梗着脖子不认输。”小女儿林盈回忆说:“每次摔跤的最后一下都是自己坐在父亲头上才让他彻底认输。”
摔跤摔惯了的林老在80多岁时,还忘不了用这招儿考察新人,孙女们谈婚论嫁的时候,爷爷还要求必须让未来孙女婿先和自己比摔跤。“爷爷说必须摔赢了他才可以。”孙女告诉记者。
95岁高龄的林老
在家里,林启武给子女们自由发挥的空间,但同时又要求他们必须遵守规则。他总是说:“规则对于体育和人生来说同样重要,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止。”
最爱看的是五星红旗
林启武先生的一生就是一部新中国的体育史,他亲身参与并见证了中国体育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从事体育教学一辈子的林老爷子。90多岁时还天天念叨着要备课。
现在的林老最爱看的电视也还是各个体育频道。每次看见五星红旗升起来老人都高兴得不得了。
2007年,林启武在北大体育部温暖的大家庭中度过了100岁生日
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 副校长岳素兰等亲临现场给林老祝寿
但如果哪场比赛中国队失利了,家里人怕他生气都不太敢让老人看电视。照顾林老20多年的保姆赵先姐说:“每次也都是知道要升国旗、发奖牌时,才把电视拨过来让老爷子看。只要一看到升国旗,老爷子一天都会很有精神。”
在临走时,记者给林老爷子的家人照了一张全家福,他们特地挑了一张林老笑的最灿烂的抱在怀里。
林老的小女儿林盈对记者说:“父亲的坚强和乐观有的时候让我们都感到吃惊,哪怕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他还能乐呵呵的跟我们开玩笑。这也许时体育运动所带给父亲的,也是父亲希望带给这个世界的。我相信,父亲在天国也会开心,带着胜利的微笑。”
胜利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