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北大人文体育高层论坛——体育与民生 主题报告(四)
作者:黄亮 发布时间:2011-05-21 阅读次数:632次
2011年5月21日下午两点,第三届北京大学人文体育高层论坛的主题报告第二阶段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秋林报告厅继续进行,德国科隆体育大学体育社会学院院长Volker Rittner,香港浸会大学体育学系刘永松博士,吉林体育学院宋继新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梁国立教授,首都体育学院王凯珍教授和美国伊斯卡大学关红卫教授先后进行了精彩的讲述。报告由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书记张锐教授主持。
著名的体育社会学教授Volker Rittner报告了《公民社会的体育休闲发展与科研现状》。教授介绍了德国面临“文明病”威胁的现实,德国休闲体育在人员年龄结构、参与方式、锻炼动机、内容要素等方面呈现的特征与变化,并认为,体育正从传统的一元概念,以主体需求的不同发展为竞技体育、健康体育、休闲体育和探险体育等多个板块。休闲体育在德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休闲体育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也将扮演的社会政治角色。德国科隆体育大学体育社会学院也对科隆、汉堡等多个城市进行了休闲体育俱乐部调研。这些俱乐部规模都不大,但是都很贴近民众,注意动用社会力量开展广泛合作,并能与政府的发展规划形成互动。Rittner教授最后总结道,休闲体育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无法拒绝和不可替换的重要作用,具有很好的前景;体育、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有机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德国Volker Rittner教授报告
香港浸会大学的刘永松博士对近年来关于信息交互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对儿童和青少年体育活动干预的研究进行了回顾。目前儿童参与体育的状况令人担忧,学习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在威胁着儿童的健康,所以必须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ICT是目前生活的核心技术,我们应当利用它促进儿童的体育参与行为。
香港浸会大学的刘永松博士(左)、主持人张锐教授(右)
刘博士透露,自己关于ICT技术对儿童体育行为的干涉即将发表,但是目前相关研究比较少却是不争事实。他对西方自1997年以后发表的九篇系统性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述。从结果上看,大部分研究都支持至少一项结果呈现显著的组内差异,但更多研究认为组间差异并不十分突出。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结果考量等方面进行考察,部分研究也存在值得商榷之处,如缺乏实验对照组、研究缺乏后续的跟踪等。
刘博士强调,ICT干预的应当以理论为基础,以调查研究为策略,需要更多的研究。可以肯定,ICT可以对学生的体育行为进行干预,并应当与面对面的沟通方式结合使用。我们现在缺乏对ICT干预效果独立效果评估,缺乏长期追踪,但是这正是我们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吉林省体育局局长宋继新教授做了题为《世界体育转型对中国体育改革的启迪––关于转变国家体育发展方式的思考》的报告。报告指出了中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发展的痼疾,如何转变体育发展方式是我们的头等课题。宋教授指出,体育按照需求层次从低到高,可以分为“生存体育”、“发展体育”和“享受体育”三个层次。目前世界体育需求在由“生存体育”到“发展体育”,再向“享受体育”过渡。当今,发达国家已初步完成由“生存体育”向“发展体育”转型,开始“享受体育”,中国体育则长期处于“生存体育”阶段,即以夺标改变个人生活为目标参与体育,我们刚刚开始向“发展体育”过渡。宋教授认为,要使中国体育由“生存体育”转向“发展体育”,必须积极推动思想转型、制度转型和文化转型,而关键在于体制转型。要建立新举国体制,就要建立政府、社团、市场三元结合的管理体制,这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而在思想文化上,我们不能只输出金牌,而更要在体育“软实力”上有所加强。
吉林省体育局局长宋继新教授发言(左)
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梁国立教授的报告《中美体育科学知识体系的比较》中,梁国立教授从对中英体育专业词汇的对应翻译的难题切入。诸如体育、运动训练、娱乐、休闲等概念,中国体育学界很难在西方找到语言概念的对接。这实际反映出二者整体知识结构的差异。梁教授希望自己的概念比较能够为中国未来的体育和教育夯实知识的基础和铺平发展道路。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梁国立教授报告
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王凯珍教授报告了《北京市3~6岁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活动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王凯珍教授介绍了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活动“老热少怠”的现状,并指出关于幼儿体育教育在管理职能部门中缺少专门管理与研究、幼儿体质低下等问题亟待解决。在调查中,着重对幼儿在家庭中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游戏频率、内容、方式、家长价值认知等进行数据采集,发现缺乏指导、家长忙、居住面积小、缺少游戏项目等是制约亲子活动开展的主要问题。从影响因素看,主要有幼儿家长体育活动、体育活动环境、体育认知、体育实施条件、体育活动物质保障、幼儿个体等6个因子。有5条路径显著影响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活动量,其中家长体育活动和体育活动环境变量直接显著影响幼儿的体育活动量。王凯珍教授强调,今后要重视家长体育素养的提高,加强幼儿家庭体育活动环境建设,“软环境”的提高更重要。
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王凯珍教授报告
美国伊萨卡大学关红卫教授报告了《生长发育的文化影响》,以另外一个角度关切青少年体质问题。他分析了中美两国儿童的生长发育数据,发现中国青少年发育高峰的出现比美国青少年要早,并分析了其中的社会学成因。他同时分析比较了中美两国青少年体育参与动机的异同,认为这有助于理解儿童的体育活动及其对发育和健康的影响,而社会文化因素会影响儿童的体育参与并造成儿童生长发育上的差异。
美国伊萨卡大学关红卫教授报告
至此,论坛主题报告阶段圆满结束,各位专家紧扣体育与民生的大会主题,介绍了体育科研的前沿成果,令听众受到了思想的启迪。
编辑:吴定锋
摄影:李德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