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rt

News rating

“三度”修炼–赴英交流感想

“三度”修炼–赴英交流感想
作者:张景瑜     供稿:科研办公室      来源:科研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2-09-23      阅读次数:368次
  

      北京2012年7月,四年一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伦敦重燃战火。与此同时,体育科学领域的最高盛会––奥林匹克科学大会也在英格兰第三大城市格拉斯哥(Glasgow)举行。非常荣幸,在各位老师的带领下,北大师生一行八人,共同感受了此次的伦敦奥运。

    怀着或欣喜,或感激,或憧憬,或紧张的心情,我们降落在伦敦盖特威克机场。刚下飞机,淡淡的微风拂面,让人心旷神信,一扫十个小时的旅途疲劳。汽车奔驰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随着山势的起伏,我们“飘荡”在路上。沿途阡陌纵横的村庄,大大小小的庄园向我们诠释着不一样的异域风情。整个人也轻松起来,有一种逃离“人海”,想要拼命呼吸的畅快。

    汽车渐渐驶入城区,那里又有了另外一番风景。传说中的London bus慵懒的漫步而过,各式各样的电话厅也在不断提示着我们这是一个古老悠久而神秘的国度。时间尚早,商店都未开门,但是沿街发黄的古老建筑中依然清楚的放着CHANEL 的经典黑白LOGO。众多的Burberry是其中最耀眼最和谐的商店。渐渐的零星的上班人群,变得形色匆匆。伦敦即将上演她繁华而紧张的一面。

     满眼的陌生,幽静的乡村,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一切似乎都有如想象之中的完美,可总是觉得缺了点什么?是什么呢?

     缺的是奥运。想象08年的北京奥运会,提前两三个月进行的测试赛,完全模拟真实的赛事状况,志愿者每天早五晚九准点上下班,奥运车道早早就投入使用,大街小巷的奥运标示,场馆周围的路标引导,相较之下,今天的伦敦似乎少了点“奥运气”。

伦敦奥运

     不知道是不是承办过了太多的体育盛会,走在伦敦街头,总是让人感觉这个安逸中夹杂着快节奏的城市对 “奥运盛典”重视程度完全不能与四年前相媲美。也许是我们的百年奥运梦来得太不容易,也许是伦敦的申奥过程来得太过轻松。社会舆论,反响程度,甚至连居民的日常生活状态都完全不同。有人也曾经在奥运会之后猛烈抨击中国在举全国之力办奥运,费时费力,劳民伤财。如今的伦敦,不费事不费力,但是这样的结果又如何呢?拭目以待!

     在伦敦待了3天,唯一提醒我们奥运临近的是一辆负责奥运物流的ups运输车,和一个刚领了新衣服的奥运志愿者。不过,更多的时候我们沉溺于这种有序生活的安逸,隐隐的似乎在为4年前自己起早贪黑的三个月“奥运时光”感到有点不平。平时对“举国体制”持中立态度的我,现在却也不免觉得曾经的“遭遇”有点不公。伦敦市民的安逸生活,将奥运置之度外的超然态度,和曾经我们的浴血奋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伦敦奥运需要修炼的第一度:社会关注度!

     走在伦敦的大街上,当地朋友告诉我们,昨日伦敦市政府发布了紧急通知,全市范围内紧急招募安保志愿者。离奥运会开幕还有十天的时间,得到这样的消息,不得不让人有点顿时生畏。不要说和四年前的北京奥运会相比,奥运会缺少安保志愿者是任何一届奥运会都闻所未闻的奇闻。如果连最基本的安全问题都需要临时发挥的话,这不免让世人大跌眼镜。当然这也让国际奥委会大为惊讶,其同事协助LOCOG发布了招募通知。政府对于奥运的态度在这样的组织管理中可见一斑。政府支持度,是伦敦奥运会需要修炼的第二度。

     消息发布之后,社会上不仅没有出现想象之中应该有的积极反响。反而出现伦敦市民大量搬离伦敦市区,涌出伦敦的消息。学校也停课,学生随家人一同迁往伦敦近郊或者更远的地方。原因是害怕奥运期间,正常的交通,购物等受到奥运会的影响,更是出于对于自己生命财产安全的各项考虑。伦敦正在被来自世界各地的“奥运迷”们占领,“世界的奥运”正在取代“伦敦奥运”。伦敦成了世界人民的伦敦。相比四年前北京市政府颁布奥运期间的限制进京的通知,民众参与度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语。民众参与度是伦敦奥运会需要加强修炼的第三度!

     来到伦敦奥运会论文报告会的现场。与我们曾经参与过的国内报告会不同。这次高规格的盛会,完全是一次自主盛会。会场为数不多的工作人员完全凸显了欧洲人力成本的昂贵。会场看见的第一本书介绍的是伦敦奥运会举办目标。其中,最让我这个学习产业管理的学生“赞叹”的是,书在开篇介绍的是伦敦奥运会关于奥运纪念品的的经济目标。伦敦奥组委希望这些玩具、蛋杯等商品能够创造出10亿英镑的销售额。伦敦奥组委,伦敦政府曾表示10亿英镑的销售额将创造8000万英镑的利润,以此达到收支平衡。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对于奥运的关注似乎是源于激烈的经济危机,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奥运来的正是时候。与四年前的中国不同,那时候的中国像一支全速前进的巨轮,乘风破浪,经济持续十几年高速增长。奥运会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次厚积薄发向世界展示中国综合国力的机会,但是对于现在的英国,奥运会却像是一个救世主,拯救身处经济危机中的英伦岛国。

      当然这样的经济头脑也延续到了论文报告会的现场。会场中不提供茶歇,只有中场时候的咖啡可供饮用。不提供午餐,倒是会场中各种COSTA卖的不亦乐乎。亦没有班车,往返会场全自行解决。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与会人员对于会议组织各种不满,怨声载道,但是其中一些特别环节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此次奥运会的口号叫做inspire a  generation。科报会现场也诠释了此口号的内涵,会场中,专门准备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并一直持续不间断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给与会的青年学者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来自体育各个领域,各个国家,完全不同肤色的青年才俊汇聚一堂,将自己当前,未来的困惑、计划、理想与大师们一一交流。来自加拿大,美国,欧洲各国的学者都将自己的学术成果,创业经历,甚至是家庭规划和在座的青年们分享。大家无所顾忌的畅谈人生,憧憬未来。让我惊叹的是,当我接过话筒向一位加拿大的学者请教有关体育产业统计口径的问题时,他竟然滔滔不绝中国国情,并从手机中找出一名中国学者的通讯方式,并告知我,相关的研究可以和该学者联系。我惊叹于外国学者对中国经济的热情和熟知程度,当然更多的是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当外国人对中国国情,儒家文化了解得如此透彻的时候,生活在聚光灯下的我们应该有着怎样的感慨和反思?只言片语之中,各国文化的碰撞,思想的交流无不精彩,沙龙虽小,但是受益匪浅。

    伦敦奥运会在大不列颠的各个城市燃起战火。与此同时,奥运场上各种被称“精彩瞬间”不断上演。

    由于政府对于奥运的投入、对于奥运设施的支持力度,都不尽如人意,篮球场馆内出现了没有厕所的窘境。众记者不敢多喝水,因为一旦去场馆外上厕所,就再也进不去场馆了。篮球比赛现场混乱异常,在中西比赛之前,由于志愿者阻拦大量记者入场,导致双方险酿冲突。朝鲜入驻奥运村的时候升旗仪式,挂成了韩国国旗;朝鲜女足小组赛,大屏幕打出韩国国旗,队员以退场抗议。

    不知道政府和民众间的是相互作用,还是协同一致,民众的参与度也实在出人意料。奥运会多个赛场内出现大面积“空座”。伦敦奥组委紧急调动部分负责安保的士兵前往比赛场馆填充空座,他们还需要随时待命。此外,一些奥运会工作人员以及本地的学生和教师也将被临时征召前来“充数”。包括科学报告会现场,也有免费领取奥运门票的专门窗口。

    而全伦敦出现的各种奥运罢工如火如荼。而那些坚守岗位的英国士兵也精力耗尽。在女子100米蛙泳升旗仪式中英国士兵因为体力不支而晕倒,因为连续两天持续工作,让他无法站立,要靠人搀扶。

    社会重视度,政府支持力度,民众参与度都是贻笑大方的伦敦奥运会,留给世人的绝不是赚的盆满钵满的奥运经济,也不是气势恢宏的奥运主场馆,更不是全民参与的奥运胜景。基于不同利益点和出发点的主办方肯定举办出完全不同的奥运会。有人评价北京奥运和伦敦奥运会是基于两个不同政治体制的主体所倡导的不同理念的结晶。前者一个是举国体制,花钱的奥运。后者是一个“自由民主”的想赚但是未赚钱的奥运,但是孰优孰劣不是一个单纯的判断。二者是一种平衡中的博弈。正所谓量变引起质变,过于的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真正的赛事组织和管理就让奥运会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joke的谈资。过分的重视和宣扬,又让全民都身心疲惫,成为举国体制下备受抨击的举措。所以,两届奥运会的鲜明对比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一个不惜血本,和一个追求利润的奥运会,也许都不是最佳的选择,这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寻找新的平衡。伦敦奥运需要总结的绝对不止“三度修炼”而已。这也算是留给奥运的宝贵遗产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7日 00:00

分享到: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