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首都高校“佛雷斯杯”羽毛球比赛于11月24、25日在北京大学拉开战幕。今年吸引来自首都高校70多所高校,1006名大学本科、硕士、博士以及教职工参加,赛事直播关注超过21000人。在高水平组9所学校五个单项比赛中,北大参加了男单、女单、混双3个组别。经过两天激战,最终获得男单冠军(施富伦 政府管理学院)、女单冠军(张文静 国际关系学院)和混双冠军(兰天 新闻传播学院/陆兴 法学院)。其中,男单包揽前三;女单获得第一、第三名;混双获得第一、第三名。9名运动员均获得前三的优异成绩,北大时隔十年再次获得男女单打金牌。
![](/__local/3/51/2D/8274FDCA8526426332261A37DCA_03A8D49A_1D290.png)
![](/__local/B/45/BB/F2E7AA9182398F61EE362BF8D89_B8D4AD04_86849.png)
单打比赛中的施富伦(冠军)
![](/__local/3/38/9A/3423EFA05A12CDB27D99C5815FB_AB30B304_97099.png)
单打比赛中的张凇铭(亚军)
![](/__local/0/86/4E/93CE528F2E10E2FC6ADE5708310_5E3608AC_921D3.png)
单打比赛中的沈科杰(季军)
![](/__local/6/01/55/290E1290EB8DE8DD03586768909_C3730561_998BB.png)
女单比赛中的张文静(冠军)
![](/__local/D/BC/72/7589B7CDC43E7F9DBBFC3DDB137_40A758D4_13895.png)
混双陆兴/兰天(冠军)
采访实录
![](/__local/A/E4/5D/D09DE435AF9B65A449A09CE1773_88E7BCB4_82A8F.png)
施富伦,男,180cm
施富伦,目前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大三学生,来自四川省的文科学生。9岁开始打球,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从长期羽毛球运动训练中,我获得对于生活和对于事业拼搏的勇气。在我看来,运动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羽毛球让我体会到:充满苦痛和艰难却格外引人入胜。
![](/__local/9/83/0E/0A3907C5FBE7E462233FFFED510_ECBBEAD0_9B3F3.png)
张文静 女,173cm
张文静 ,目前是国际关系学院大二学生,是来自山东泰安的文科学生。8岁开始握拍,能坚持这么多年一直打球的原因是发自内心的热爱。羽毛球给我带来的东西太多太多,友情,赞扬,当然更多的自我的成长。在我看来,打球和学习互为补充,球技和学术都是我在大学生涯中努力追求的,学累了去球馆放松一下,打球累了坐着看会儿书。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当时参加北大高水平运动员测试赛,一天内跟各省的第一打了七场单打。一句话总结自己的羽毛球经历: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自我提升,自我超越。
![](/__local/9/97/63/6AB89D93879742CFA442EFDEFD6_14447F5B_8A960.png)
兰天,男,180cm
兰天,目前为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四学生,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的理科学生。8岁开始正式训练,9岁参加第一次比赛,输得很惨,之后为了赢球刻苦训练。羽毛球教会我一个道理:也许你付出了却没有收获,但如果你不付出就一定不会有收获。我体会到人无完人,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明确自己每个阶段的目标。然后,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__local/8/6C/66/E2254AD8243CDE07F1825890A4D_B0BDA655_3DE72.png)
陆兴,女,180cm
陆兴,目前是北京大学法学院大三学生,来自湖南邵阳的理科学生。7岁开始打羽毛球,当初接触羽毛球为了锻炼身体,羽毛球培养了我团队责任心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在学习和训练的时间精力分配上,训练是学习之余的一个放松,除了平时一起训练的时间外,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再额外的去弥补训练上的缺点。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比赛的时候碰上作业的deadline。羽毛球给我生活中带来了许多喜怒哀乐,但它教会了我许多人生道理。
在此,感谢同学们的努力,感谢学校和体教部领导、老师们的长期关爱,感谢老师们为此倾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提供强大的后勤保障。感谢赞助商英国佛雷斯集团和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肖军律师合伙人的大力支持。感谢同学们为校争光!在习总书记健康中国重要指导思想下,北大羽毛球队郑重承诺继续努力推动校园体育更上一层楼,身心并举,争创一流。
![](/__local/5/18/F5/0E3A04E999B154DB66AF82E2FC1_91345B9F_3BA53.jpg)
(北京大学羽毛球队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