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上午9点,为期两天的第四届北大人文体育高层论坛:“体育·女性·中国梦”在五四体育中心顺利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体育·女性·中国梦”,与会专家学者将在两天的会议中就如何继续发挥体育的作用,充分释放女性能力和潜力,引导休闲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
来自中国大陆、澳门、台湾地区的30多所高校主管体育的校领导、体育部主任、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等共15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由北京大学体育部书记张锐教授主持。
体育部书记张锐主持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研所副所长祝莉、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政策法规处处长卫虹霞、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处长许弘、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王东江处长、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刘伟、北京大学社科部副主任耿琴、北大体育部主任李宁、体育科研所所长郝光安、人文体育基地副主任董进霞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论坛还特邀来自英国和新西兰的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主席Elizabeth Pike教授、副主席Steve Jackson教授亲临现场。
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刘伟教授致欢迎词。刘校长首先代表北京大学向出席这次论坛的各位领导与嘉宾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对北大人文体育基地成立十年来取得的成绩,刘校长予以充分肯定和支持,他认为,基地的建立和发展为推动国内体育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谈及此次第四届人文体育高层论坛举办的意义,刘校长表示,体育是提升全民身体健康素质的重要媒介,是中国梦实现的有效途径,希望与会学者通过这次论坛交流思想、凝聚共识、共话发展,同心筑梦,让体育发展、女性成长与中国梦的实现携手并进。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刘伟致辞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研所副所长祝莉女士随后致辞。她首先向在座的嘉宾介绍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及体育社会学学会的性质和作用。谈及社会性别与体育研究,祝所长认为,北京大学体育部于2002年成立的妇女体育研究中心,十多年来借助北京大学多学科的人才优势,与国内外的妇女研究中心、体育研究机构以及专家学者同仁携手合作,共同探索妇女体育的相关问题,促进体育领域的男女平等,鼓励和推动妇女全面参与体育训练与管理决策的过程,在妇女体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研所副所长祝莉致辞
对于此次论坛成立的中国社会性别与体育研究专业委员会,祝莉表示,委员会将会借助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学分会这一平台,成立社会性别与体育研究学组,吸引更多有志于社会性别与体育研究的学者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推动社会性别与体育领域学科研究的开展,提高研究水平。
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政策法规处卫虹霞女士受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的委托,向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她表示,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进程中要高度关注女性需求,在社会管理中积极回应女性关切,为女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公平条件,希望北大人文体育研究基地继续深入开展体育科学研究,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共建和谐社会,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道路上,让中国女性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法规处处长卫红霞讲话
作为高校体育发展的“排头兵”,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一直对北大人文体育研究基地的活动开展提供指导和帮助。教育部体卫艺司许弘副处长认为,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高等院校的学校体育工作比任何时期都散发着新的发展活力。体育人文的社会精神就是要以全民健身为核心,以青少年体质的发展为关键,通过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寻求体育的人文精神。十年前成立的北大人文体育研究基地,加深和拓宽了人文社会体育科学方面的研究,是一次卓有成效的探索。他希望北大能从实际国情出发,注重文理工跨学科的发展优势,遵循国家的战略和学科发展的前沿导向,努力使北大人文体育基地在全国的人文社会领域中起到引领性的作用,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发展道路。
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副处长许弘讲话
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王东江处长在开幕式致辞中阐述了体育对国家、社会、个体等不同层面的意义,通过形象生活化的例子解释了体育对于提升女性修养气质、延续生命、人生教育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东江讲话
此次第四届人文体育高层论坛的另一大主题是庆祝“北大人文体育研究基地”成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立十周年,北大人文体育研究基地副主任董进霞教授向在场嘉宾做了基地成立10周年来的发展历程汇报。
人文体育研究基地副主任董进霞回顾十年发展
简短的开幕式后,远道而来的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主席,来自英国的Elizabeth Pike教授为在场嘉宾做专题报告:“从伦敦奥运会看全球女子体育的发展”,随后,来自新西兰的副主席Steve Jackson教授就“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体育和文化”做专题演讲。专题报告分别由北京大学体育部主任李宁,北京大学体育科研所所长郝光安教授主持,报告结束后,主持人为两位教授颁发荣誉证书。
郝光安教授为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主席Elizabeth Pike颁发证书
李宁主任为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副主席Steve Jackson颁发证书
10月31日下午,论坛展开了两场“强强对话”。北大人文体育基地副主任董进霞教授主持了“体育与中国梦”高层对话。田径著名教练,“飞人”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国家女子跆拳道队总教练、奥运冠军陈中教练卢秀栋,中国男子花剑奥运冠军雷声的教练王海滨等三位“明星教头”分别从自身的角度分享了他们的体育梦、中国梦;在从运动员到教练的转型过程中,他们不断借鉴、学习、摸索、创新,制定了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和训练理念,通过科学的训练、文化的熏陶、逆境的调试等打造“冠军神话”,解密“冠军是如何养成的”;最后,三位冠军教练卢秀栋、孙海平、王海滨分别以一句话“体育与中国梦,相伴我一生”、“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体育与中国梦是我执著的源泉”,精炼地概括了体育与中国梦的主题。
“体育与中国梦”高层对话:王海滨、孙海平、卢秀栋
第二场高层对话由北京大学体育部书记张锐教授主持,女子速滑名将、世界冠军叶乔波,两届奥运冠军、现就读于北大的体操名将邓琳琳,清华大学跳水队总教练于芬,广东省体育局副局长高敬萍就“女性与中国梦”的话题展开讨论。几位女性分别就自己如何与体育结缘等向在场的嘉宾娓娓道来。在面对伤病、挫折、退役等挑战时,她们纷纷“华丽转身”,在政界、商界、学术界顺利实现转型,并在已经成功的道路上继续追逐目标,永不言败,成为女性运动员退役“再就业”的典范与楷模。最后,她们也分别以一句话祝愿在场的女性圆梦人生,“美好是属于自信者的,机会是属于开拓者的,奇迹是属于执著者的”,“成功的路上并不拥堵,因为坚持的人不多”等博得了在场嘉宾的阵阵掌声。
“女性与中国梦”高层对话:于芬、邓琳琳、叶乔波、高敬萍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们还将就“女性与社会、女性与竞技、女性领导力的培养与体育、体育与媒体、健康与休闲”等议题进行7场专题报告会与墙报交流活动,并成立首个“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社会性别与体育研究专业委员会”,讨论通过委员会使命、操作模式并制定相关章程。
会场合影
此次论坛是一次云集众多政府官员、大学领导、体育部门主管和专家学者的对话讨论活动,从体育与中华民族振兴的世纪历程回眸,展望“中国梦”背景下体育、女性的未来发展与走向,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为北京大学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出了北大体育人的贡献和表率。活动还得到了“好视力”企业的大力支持,主流媒体新华社、中国体育报、中国教育报、中新社、中国教育电视台、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外文网等也给予了全程的宣传报道。
资料链接 :
“北京大学人文体育研究基地”成立于2002年,2003年被授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称号。该基地由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担任名誉主任、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教授担任主任。成立十年来,该基地在学术研讨、课题立项、出版刊物、论坛活动、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等省部级课题数十项,出版专著几十本,在国内外重点刊物发表文章若干篇。基地主要研究人员应邀在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报告论文,赴欧洲、美洲、澳洲等不同大洲的多个国家讲学,在体育产业、奥林匹克文化、体育与健康、妇女体育等领域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与国际接轨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带头人。除研究以外,该基地还先后举办了三届人文体育高层论坛、两届北京论坛奥林匹克分论坛、国际妇女体育和文化论坛、中国体育产业高层论坛等,在国际和国内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