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1日晚7点,北京大学首届“体育舞蹈教学展示”暨“校园社交舞大赛”在五四体育活动中心多功能厅隆重举行。比赛由北京大学体育部与北京大学体育舞蹈协会共同主办,体育舞蹈协会承办,北大体育部、北大团委支持,未名舞版、水木舞版、科苑舞版、人大舞版、鸵鸟工作室等各大高校及周边舞蹈爱好者团体协办。此次比赛是为进一步开展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体育舞蹈文化在校园的推广,在“第一届北京大学体育舞蹈节”的背景下而举办的。
倍受关注
本次大赛设有16个组别,涉及舞种十分广泛,包含了国标舞、拉丁风情舞、交谊舞等几乎全部社交舞种。比赛选手不仅为北京大学在读学生和教职工,还包括各大高校及校园周边部分舞蹈爱好者。比赛由陈思主持,北京大学体育部吴定锋老师担任裁判长,并邀请到冯雪晗、刘磊、赵静、崔晖、杨彬等担任裁判,郝艳丽担任记分长。
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首先进行的是拉丁风情舞Salsa的比赛,起源于古巴、融合了英法乡村舞蹈的Salsa以其热情活泼著称,急速的旋转、夸张的摇摆让一切不可能看起来是那么的容易;接下来进行的是交谊舞部分,这是一种简易化的国标舞,适合于舞厅,舒缓的节奏、优雅的音乐、选手的默契和眼神交流,让现场观众如痴如醉;国标拉丁的比赛在交谊舞之后登场,奔放而妩媚的身姿、高难度的旋转和踢腿动作,令人充分感受到国标作为艺术和竞技体育的魅力;最后,国标摩登的比赛压轴登场,选手们用精彩的表演诠释华尔兹的优雅、维也纳的炫目、探戈的抑扬顿挫,展现宫廷舞的华美。
主持人:陈思
本次活动是一种多方位的全新尝试,亮点颇多:
一、贯彻“课内课外一体化”的大体育观
本次活动既是社团文化交流活动,又是体育教学的成果汇报展示,是二者的全方位溶合,以借课堂教学促进社团协会的发展,靠社团文化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和拓展,二者互动,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课堂教学来锻炼身体,明显不足,也不可能真正引导学生在体育舞蹈项目上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除了体育舞蹈课堂教学外,积极组织体育舞蹈协会和体育舞蹈队的练习,每个舞种都根据选手水平的不同设有新人组和单项组以及全能组等等。全能组的选手学舞都有一年以上,场上自是风采无限,而仅仅学舞几个月的新人亦有机会展现自己。走上赛场对新人来说需要很大的勇气,而他们完成的非常好,虽然技术上仍不免粗糙,但他们展现出了对艺术的感觉、对音乐的理解。
本次活动实现了体育舞蹈课堂教学(课内)和体育舞蹈社团文化(课外)的大融合,促进了体育舞蹈文化在学校的普及与发展。
比赛中不乏高手
当然,也少不了刚选体育舞蹈课(14次)的菜鸟级选手
二、体育舞蹈队队员之间的角逐成为关注的焦点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选手中有不少是2010年11月份刚成立的北大国标队队员。每周二次的练习,使他们逐渐的成长起来,比赛中初见端倪,他们的表现意识,动作编排自然比一般的新手要成熟很多,大家齐声呼喊着自己喜欢的选手名字,场面异常热烈。
高手的角逐吸引眼球
三、设立“自由组”是本次比赛的创新点
设立Salsa和交谊舞的自由组是本次比赛的一大创新,作为推出的一种新模式:选手现场随机抽取舞伴,进行即兴表演,以考察舞者的舞蹈技术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交谊舞是一种大众化的舞蹈,设立自由组旨在提高选手们引带和跟随的能力,达到在舞会上可以任意搭伴即可跳舞的效果。互不认识的双方以身体交流,配合的十分默契。没有经过彩排的表演更加轻松自如,与其说选手们在跳舞步,不如说是在跳性情,紧张的比赛变为了一场开心的舞会,一场热情的party。
四、嘉宾表演开阔眼界
比赛结束后,趁着颁奖前的空隙,巧妙的奉献了全国全能组冠军刘磊和赵静的华尔兹和牛仔舞表演。炫目的花步极具表现力:起舞处,风起山林;停顿处,水击岸石;旋转处,乱花飞舞;俯仰间,百媚千娇。当音乐减弱,优雅谢幕,短暂的沉默之后,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那是震撼之后最为热烈的礼赞。
刘磊&赵静 华尔兹舞表演
刘磊&赵静 牛仔舞表演
最后,“体育舞蹈教学展示”暨“校园社交舞大赛”圆满落幕。本次比赛很好的检验了我校体育舞蹈教学成果,促进了体育舞蹈教学质量及学生的竞技表演水平的提高,同时,体育舞蹈社团文化得到了完美诠释和延续,丰富了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展示了学生的青春风采。
部分获奖选手
主持人及部分裁判人员合影留念
部分志愿者合影
比赛落幕了,而对于众多深爱舞蹈的同学、对于新生的北大国标队,这才是一个美好的开始。能够见证第一次,对于所有参加和服务于本次比赛的老师同学们来说都是一种荣幸。他们将再接再厉,将北京大学的体育舞蹈事业传承下去,终有一天,新人将成为高手,北大国标队将破蛹成蝶,成长为更高水平、更具影响力的艺术团体。
部分选手、志愿者和裁判人员合影留念
摄影\编辑:吴定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