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新闻排行

首页 · · 内容

北京大学汉字太极师资人才研修班(第一期)结业

2025年8月29日下午,北京大学汉字太极师资人才研修班(第一期)结业典礼在北京大学第一体育馆举行。本期研修班由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主办,历时四天,汇聚来自13个省市自治区的29名学员,涵盖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机构负责人、企业界代表等多领域从业者,共同参与这场融合文化传承与体育创新的深度学习之旅。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汉字太极作为北京大学自主研发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积极响应国家“体教融合”与“文化自信”的号召,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育体系。本项目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为指导,依托北京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与跨学科资源,系统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教育模式的深度对接。

研修期间,课程设置体系严谨、内容充实。汉字太极创始人、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李朝斌教授围绕《易经》文化体系、汉字太极哲学基础、礼仪规范与等级评定标准展开系统讲授。课程涵盖四种基本体式(站立、行进、盘坐、跪坐)、十种基本笔画、七类书写模式,以及文武二练(哼哈二气)、器械演练与创编方法,构建了“文化—理论—技能—传播”四位一体的教学闭环。

特邀专家渤海船舶学院杨红英教授分享汉字太极创编与教学实践,北京中医药大学肖红艳博士开展体式与健康养生的跨界分析,北京大学博士Mathe Hugo(雨果)则从国际传播视角展示器械演练与跨文化推广路径,为学员提供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全局思维。

结业考核严格依据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审定通过的《汉字太极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实施,从一级起步,逐级提升,强调动作规范性、文化表达性与身心协同性。学员们通过个人演练与小组创编相结合的方式,圆满完成考核任务,展现出了良好的技术素养与文化理解力。

李朝斌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提出四项教学准则:重视文化方向性与价值认同,坚持标准化与等级化教学体系,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追求“招熟-懂劲-神明”的修为进阶,为学员返校、返岗后的实践传播奠定坚实基础。

体教部继续教育负责人吴定锋强调,汉字太极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融汇哲学、医学、艺术与教育的文化实践。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将持续加大资源投入,通过师资培训、等级测评、国内外论坛与赛事活动等多种形式,构建汉字太极可持续发展生态,使其成为服务全民健身、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学员代表在交流环节纷纷表达高度认可,认为汉字太极深度融合儒释道文化精髓,兼具修身养性、启智育德的功能,具备跨年龄、跨地域、跨文化的传播优势。他们表示,作为首批师资人才,将积极投身于汉字太极在校本课程、社区教育与国际交流中的推广实践,助力这一文化瑰宝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结业证书颁发仪式后,首期研修班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闭幕。本项目是北京大学服务国家战略、履行文化传承创新使命的又一重要举措,标志着汉字太极从学科建设走向系统化、标准化传播的新阶段。

未来,北京大学将继续发挥思想引领、教育创新与社会服务功能,以汉字太极等优质项目为抓手,深化体教融合,完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育人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与体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2日 15:36

分享到: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